GUANG MING DAILY 31.05.2014 PAGE A12
光明日报 31.05.2014 A12版 新闻报导:李瑞和
張茂樹是覺民小學的創辦人,他在有生之年幾乎一半的歲月都投入在推動教育和抗日活動上,直至他離開世界前的一刻,仍為了抗日活動而籌款奔波,结果他在籌款活動中突然昏厥過世,享年67歲。
#
居林唯一华人领袖路名
-----------
走入吉南居林,驾驶者会对“Jalan Teoh Moh Soo”(張茂樹路)感兴趣,因为在居林,它是唯一一條以華人領袖命名的道路。此路是為了紀念著名僑領-已故張茂樹而设。
張茂樹为人樂善好施,除了被當時的華社稱他為“甲必丹”,
更有人创作了一首童謠来歌頌他,顯見他的付出是如此的受人尊重与爱戴。
張茂樹的曾孙張子敬指出,曾祖父出生於1872的張茂樹,籍貫是福建省(晉江縣人),
來自農務家庭,因家境貧困而在在20歲時從中國飄洋過海到大馬謀生。
来大馬的首3年,他當了勞工,只管干活吃飯不拿工錢的那一种,
這期間他什么活都干,嘗盡疾苦,但殘酷的磨难切练就了他那颗富贵不能移,贫贱不能屈的心,斗志更是比天高。
俭于己富于众
他说,後來曾祖父遇到貴人,以無利息的貸款方式,
借到一筆錢來經營一家小雜貨店,並在賺取資本後,
轉行經營橡膠業。在投資得宜下,他逐漸變為小康之家,
同時也還清貸款,並創辦一家電影劇院和添置一些房地產。
當年來到居林成家立業後,育有12名子女,
而這個大家庭在居林甚至到海外,一直不斷地擴展到今天。
張茂樹最為人津津樂道的事蹟,
是在1918年與數名友人創辦覺民小學,
鼓勵當時的孩子讀書識字,
改變貧困兒童出賣勞力來賺取三餐的窘境。
同時他也扮演地方政府官員與居民之間的橋梁,上傳下達,
並贏得了官員的認同,而把原属他地段的一條道路以他名字命名,
即张茂树路,来纪念及表扬他为侨胞们所作出的贡献及牺牲。
熱愛祖國的張茂樹在推動教育同時,也投入在抗日行動,
四處奔波籌款,同時更以身作則典當自己的產業來支援抗戰。
在1939年6月3日,他為籌款義演致詞時,
因筋疲力盡昏倒在台上,雖經搶救但無效。
當年張茂樹逝世的消息傳開後震動四方,在舉殯日時殯葬隊伍、
挽聯和花圈等更達數里長,是居林埠內當時最盛大的葬禮。
#
见孩童当勞工決心办校
-----------
張茂樹熱愛教育,由於本身識字不多,深知不識字的悲惨与无前途,因此他希望通過自己的力量,讓莘莘学子有机会求學,掌握知識和拥有更美好的前景。
張茂樹在46歲時,與數名志同道合戰友,在物資短缺的情況下咬緊牙关的創立了居林覺民小學。
當時校舍是借用居林大街的一間店屋改成,設備和環境簡陋,開始时只有7名學生,但在4年後因學生人數剧增加而需搬遷到較寬闊的店屋。
張子敬指出,
曾祖父遷到居林時,看到很多孩童沒有機會接受教育,很多人为家计更當起童工,看在眼里痛在心里。
“他看到那些孩童做著和成人一樣的勞動工作,擔心這種勞動會世代相傳。因此他下定決心,
要想盡辦法來改變當時情況。”
他透露,覺民小學名字取自於祖國一名烈士林覺民,
后者是辛亥革命的大将,因參加了1911年3月29日的廣州起義而被捕,
為紀念伟人為國捐軀,因此曾祖父在创校时,第一个想到的名字就是覺民。
“在1928年,為了進一步完成百年樹人大計,由梅星渠、
張茂樹、林碩問、梁玉堂及陳子榮等先賢組成建校委員會,歷經艱辛下在1930年及建立一座洋灰式的校舍,
學生增至70余人。”
張子敬說,他自小就對曾祖父的事蹟很感興趣,
2年前他在家人支持和協助下,收集和整理了曾祖父的事蹟,
並以部落格發布(
teohmohsoo.blogspot.com),讓網友和更多人了解及知道其曾祖父的點點滴滴。
他指出,曾祖父也曾連任覺民多屆董事長,在作育英才方面,曾祖父付出了不少血汗,
為拥有一所設備健全的學校,他籌款建立校舍、教學設備、
聘請師資、關心校務建設以及教學質量,为籌募教學費用,
他還經常自掏腰包,對辦學不遺余力,
許多貧困兒童也因此有機會受教育。
#
创校初期发生帮派风波
-----------
張子敬指出,曾祖父當年辦校也有遇到阻礙,
創辦學校初期曾發生一場大風波,
在當年實力頗大的福建及廣東幫,
因為對覺民小學校舍的建設藍圖意见分歧,在互不相讓下關系几乎破裂。
“曾祖父在眾領袖的推選下挺身主持公道,
發函召開居林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僑眾大會,
廣邀各縣代表的十二聯商會及两幫支持者到廣福宮開會。”
他說,當日開會的氣氛緊張,彌漫一触即發和劍拔弩張的氣氛。所幸曾祖父能以冷靜的態度,憑着身上一股正氣,
以公正不阿的方式化解了一場災難,當年他這以德服眾的手法及時制止了廣、福兩幫的糾紛,深得華社、當地政府和警方的贊賞。
他說,由于當時居林沒有華人商會組織,
廣福宮便是華人十二聯商會的代表,
后来曾祖父當上理事會主席。同时也是吉南福建公會主要創辦人,連任多屆主席,
并于1934年擔任福建公會重修總理兼監督。”
#
童謠颂不是甲必丹的甲必丹
-------------
張子敬形容,由於曾祖父秉性率直,深諳助人于快樂之本,
因此當時的華社一般上称張茂樹為:不是甲必丹的甲必丹,坊间
更有一首特为其而写的童謠。
他說,曾祖父與當地居民有著深厚的感情,經常出資幫助貧困家庭,
或騰出時間和精力來造福人民,
而這也造成曾祖父成為居民之間的協調員,舉凡生活遇到困難、
夫妻之間爭吵或商務上的矛盾等,都是找祖父評理或求助。
“當時的那首童謠就写道:若遇上難事去找張茂樹,能為你解憂,幫你找出路。”
他補充,由于曾祖父能說一口流利的馬來語,
因此也是當地華裔居民和地方政府官員沟通的橋梁,
让官員在辦事事半功倍。
“當地政府為了表揚曾祖父對社會的貢獻,
把居林市區其中一條道路命名為張茂樹路(Jalan Teoh Moh Soo),藉此纪念其付出与牺牲。”
#
投入抗日热潮昏厥过世
-----------
張子敬指出,在日軍發動侵華戰爭时,
張茂樹積极投入抗日救亡的熱潮,但正當鬥爭期,卻不幸昏厥過世了。
他講述,曾祖父在1938年10月份前往新加坡,參与南洋華僑籌賑祖國難民總會(南僑總會)的成立,
并當選為居林南僑分會主席。
“憑著愛國的滿腔熱血,曾祖父全身投入抗日活動,四處奔波籌款,
同時也以身作則典當家業支援抗戰,感染了不少的僑胞響應和擁護。”
他說,當時群眾搞了不少的救亡活動,在南僑總會的號召下,国内
運了不少物資回中國,居林也展開抵制日貨活動、
組織義賣義演,熱血青年走上街頭演出“活報劇”。
張子敬披露,在1939年6月3日,雙溪大年的移風劇社到居林(
曾祖父的劇院)義演,籌款救亡,
當時擔任開幕嘉賓的曾祖父在致詞期間,登高一呼,吁请僑胞團結一致,
以財力和人力來支持祖國抗戰。
他說,由于当时曾祖父多日奔波已相当劳累,加上当时情緒激昂,结果演讲不久后就
昏倒在台上,搶救無效,在隔日斷氣,享年67歲。
“曾祖父逝世的消息傳出后,震惊四方,
各地親友齊聚奔喪,而地方官員、中國領事館領事、
華僑各社團及遠近的鄉親都來送殯,殯葬隊伍、
挽聯和花圈等更達數里長。”
他講述,當時大家都以悲痛的心情來參与,
而當前行隊伍已進入新邦知甲墳地,
後方送行的隊伍仍然在居林大街緩行,可說是场面盛大。
#
与国父东姑交情甚笃
----------
“据悉,曾祖父生前与国父东姑阿都拉曼交情甚笃,国父到居林担任县长时与曾祖父结下情谊,即使国父在晚年受访时,还依然提起在居林的点点滴滴,包括和曾祖父相交的日子。”
張子敬表示,自己雖然未曾见过曾祖父,
不過從小學開始就向往曾祖父的事蹟,并在收集資料的過程中,在心中早已萌起敬意,并立志以曾祖父為榜樣,
做一個頂天立地的男子漢。
他補充,目前他也有一個心愿,就是希望当局在張茂樹路的路牌上,增添中文字。他也希望學子珍惜先賢不辭勞苦辦校的精神,感恩前人种樹,
讓后人乘涼的恩泽。